第二十五章师伯-《山河初景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出发时他被再三叮嘱,不听、不看、不语。
    虽然他不知道为何蔡先生不动,但他知道自己的职责。
    蔡鹤白在思考一个问题。
    从他接到严明同意见面的地点后就一直在思考的问题。
    为什么偏偏是桐州呢?
    他来到这,主要有三个目的。
    其一自然是为了商会令。
    其二嘛,是为了一个人。
    这个人他前日也已经见过。
    他此次前来,也是为了拜访自己师伯,师傅方文严的同门师兄——左兰亭。
    这位师伯可是个传奇人物,年轻时周游世界,去过很多国家,精通英、法、俄等各国语言,学术无出其右者。
    曾立志向世界宣传儒家思想,当着太后的面作诗讥讽其奢靡腐败,
    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,堪称当世典范。
    奈何身陷党派之争后,一直被排挤,边缘化。一气之下在桐州内避世不出。
    蔡鹤白想起前日自己和师伯的畅谈,真是听君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啊。
    他问:“今国逢巨难,外敌虎视眈眈,内乱纷争频起,如何处之?”
    师伯答:“孔子处乱世,悲天悯人,要人君行仁政。”
    他追问:“人君,仁政何解?”
    师伯答:“仁的意义,是包罗万象,巨细不遗,大而天地化育万物,小而至于人伦道德,立身行事,都不能离开仁的范围,故曰惟仁者能爱人。”
    他再问师伯却不肯答,只说人君还不到时候。
    一想到师伯的拒绝,蔡鹤白就忍不住长叹一声。
    看来今年师父也要注定失望了。
    每年师傅都会派他来探望一番,顺便请师伯出山,但每次的结果都一样。
    若不是看在师傅的面子上,怕是连门都不会让他进吧。
    蔡鹤白带着亲兵坐在还未打烊的面馆里,透过淡黄色汤底蒸腾出的雾气,看着不断忙碌的老板。
    晚上客人不多,几乎只有他们二人。
    老板穿梭在已经离去客人的桌前,麻利的收拾残羹。
    “老板,两碗肉臊粉。“
    “好嘞——“
    除了带来了师傅关心的问题,蔡鹤白在师伯那问了一个自己最关心的问题,也是自己来桐州的第三个目的。
    第(2/3)页